close

  原標題:李克強訪歐施展“魅力外交”
  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閑逛超市、向球迷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贈送足球、跟意大利總理倫齊暢談美食——此次出訪歐洲三國的李克強總理,每場活動,都從大處著眼、細處入手,個人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被外媒贊譽為“一次魅力外交”。
  人未到 聲先到
  來自東方古國的李克強,深諳“人未到 聲先到”的禮儀規則。在訪德國前夕,他選擇在德國《世界報》發表署名文章,開頭就像一位老友聊天一樣親切自然:“我訪問歐洲時到德國次數最多,而且‘常來常新’,每次都留下愉快的記憶。”
  同樣的語調也出現在《俄羅斯報》的署名文章上。他用“親愛的朋友”來稱呼這家媒體的讀者,還向他們致以“親切的問候和美好的祝願”。
  在此次歐洲之行的最後一站意大利,李克強不負兩個擁有飲食美名國度的盛名,與該國總理話趕話,展開一段“舌尖外交”。
  “中意都是有飲食文化的國家。中國有餃子、春捲,意大利有意大利面、披薩,都聞名世界。我們雙方在這個領域也可以開展第三方合作,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精神和物質食糧。”李克強在與倫齊共見記者時以兩國美食為例,形容彼此的優勢和雙方合作的潛力。
  不僅通過大眾媒體,此訪期間,李克強在會見他國領導人及發表演講時,也熟練地引經據典,以文化上的相互欣賞,拉近彼此間國民的心理距離。
  在德國他引用德國諺語“只要順著河流走,終能發現大海”;在馬可?波羅的故鄉意大利,他笑稱“很高興來到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在俄羅斯,他又打起了“音樂外交牌”,提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這種為兩國友誼註入人文內涵和新的活力的外事風格,深受對象國民眾的認可。德國一家地鐵書報店的雇員,特意將發表李克強總理署名文章的報紙放在最顯眼位置。他對記者說:“我希望德國和中國的關係能一直好下去!”
  俄羅斯輿論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半數俄羅斯人認為中國是對俄最友好的國家。該中心對比了2008年和2014年的統計數據,在這段時期內,持上述觀點的人所占比例從23%增至51%。
  意大利《晚郵報》乾脆在其網站上對中意兩國總理會談後的新聞發佈會進行了視頻直播,讓那些唯恐錯過精彩片段的人們看個夠,“中國總理到底說了什麼,大伙兒自己看吧”!
   妙語橫生 幽默風趣
  在此次訪歐行程中,國內民眾從媒體上看到更多的,不再只是客客氣氣的外交辭令,而是不時夾雜著妙語連珠的比喻或隱喻,展現出讓人倍感親切的機智和幽默。
  在與默克爾會晤時,李克強用“吃螃蟹”來比喻中德合作,表示雙方要用智慧、技術和耐心抓好落實,把“螃蟹”吃乾凈,不能吃一口就算了,要“言必行、行必果”,確保各項合作取得實效。
  在結束與梅德韋傑夫總理的磋商後,李克強對中外記者說:“俄羅斯套娃在中國名氣很大,非常受歡迎。大套娃一層層打開,不知最後有多少個,這也象徵著中俄合作的潛力巨大。”他還說:“我們今天見證了許多協議的簽署,不知道哪個協議會是最後一個。希望我們共同努力挖掘中俄合作的潛力,為兩國的未來造福。”
  而在意大利,當倫齊將兩國簽署的眾多合作協議比作前菜時,李克強隨即補充說:“倫齊總理說這隻是前菜,我不僅完全贊同,還想深化一步,這隻是開胃酒,未來合作規模的‘主菜’會讓我們大家都超乎預料。”
  正是這種充滿機智和幽默的話語,熟絡地拉近了所在國的親近感,也直接惠及了中國與這三國間的務實合作。中德兩國此次簽下了181億美元的大單;俄羅斯媒體用“中俄合作向前跨一大步,俄羅斯向東再轉一度”來形容李克強訪問俄羅斯的成果,兩國“簽署了將近40項合作協議,涉及能源、金融、交通、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相比之下,中意兩國的大餐“食材”也毫不遜色:從生態園、標準化、農業到金融、航空,中意兩國企業間簽署的合作協議金額超過100億美元,不僅領域廣泛,而且更側重於雙向投資和技術等深層次合作,而不是簡單的商品買賣。
  仁義當頭 合作在後
  除了簽署協議、會見、晤談等高大上的官方活動外,李克強還將“外交魅力”展現於餐桌前、談天中,以及送禮等細微末節中。
  他為默克爾精心挑選了一把“魯班鎖”作為禮物。他說,這是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師生的作品,是中德製造合作的結晶。解開“魯班鎖”也喻意著解決難題,相信中德合作可以不斷創新,共同破解世界性難題。
  知道梅德韋傑夫喜歡踢球和攝影,他專門準備了一份禮物:俄羅斯國旗白藍紅三色相間的簽名足球,還有一本俄文版的《中國世界遺產畫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兩人在小樹林散步時,他像多年老友一樣對梅德韋傑夫說:“你去過我的家鄉,已經是我家鄉人民的朋友,我想藉此機會轉達他們對你的問候。”他還表示:“下次再來俄羅斯,我希望首站能去你的家鄉聖彼得堡。”梅德韋傑夫欣然應允。
  在意大利,李克強在下榻飯店小範圍宴請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羅馬沒有假日”的繁忙行程中,他還不忘為兩位老朋友精心準備禮物:刻有兩人中文名字的壽山石印章,以此象徵“心心相印”,喻示著永遠的友誼。
  李克強用英語對即將卸任的兩位歐洲領導人說,我們是老朋友,也永遠是好朋友。這一“反客為主”的舉動,被媒體贊譽為“仁義外交”。
  最為打動人的莫過於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演講時,李克強坦誠地與數百聽眾分享了一段“私人記憶”:“我年輕時在農村生活多年,親身經歷過吃不飽飯的艱難歲月,饑餓的記憶十分深刻。”
  他因此把饑餓和貧困比喻為“無聲的危機”,是困擾全人類的“阿喀琉斯之踵”。他說,人人有飯吃,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權利,是一切人權的基礎。
  “我們與仍處在饑餓狀態的人們感同身受,我們希望看到饑餓和貧困在全球被消滅。”李克強動情地呼籲。
  這種個性鮮明的外交風格,既給訪問國民眾留下深刻印象,拉近了彼此間的心理距離,也成功地助推了彼此間的務實合作。此次接受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主持人布里廖夫專訪的李克強,顯然給這位在俄羅斯最為知名、專訪過數十位國家政要的主持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事後評價:“我發現總理先生(李克強)是一位非常有活力、有洞見的領袖,而且他喜歡開玩笑。我喜歡這樣的性格。”(沐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d61pduox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